栏目: 雕塑历史 中国雕塑史 西方雕塑史   作者:佚名   热度:

  唐代末年,政权分裂。907年,黄巢农民起义的胜利成果被其叛军将领朱温所窃,在河南开封建立起五代的第一个王朝—后梁。接着而来的是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史称“五代”;这还不算完,近乎同时,天下大乱相继出现了武(扬州)、吴越(杭州)、楚(长沙)、闽(福州)、前蜀、后蜀(成都)、南唐(南京)、南汉(广州)、北汉(太原)、南平(湖北)等十个割据势力,成为“十国”,这期间的混乱堪比南北朝以前五胡十六国,但只有五十余年的时间。这一时期雕塑艺术风格,基本上承袭了晚唐的形式。从理论上讲,曾建都于四川的前蜀、后蜀,应该留有石窟造像,但由于这一段历史较短,不易明确辨识他们的单独存在形态。最容易得到的直接资料还要有求于敦煌莫高窟,明确标明为五代时开凿的洞窟多达28个。由于地处偏远,当内地乱成一团的时候,此处却没有受什么影响。但这一时期的彩塑明显带出僵化、繁琐、程式的痕迹,远不如盛唐时期那么华丽宏伟了。
 
  习惯上,人们把与皇帝有关的坟墓成为“陵”,唐代皇帝的陵墓大都分布在西安附近,有十八处之多。唐代帝陵有较为固定的格局,在双城墙体之间设立石雕像群。唐帝都以山为陵墓主体,陵前雕像有动物或人物。如昭陵前置 14 个人物雕像,是太宗所治伏的外番俘虏,象征别处小国的归顺;献陵前有石虎、石犀,体积巨大,造型简洁有力。这期间最为著名的雕塑艺术当推“昭陵六骏”,这是为纪念李世民在开国战争中立下功劳的六匹战马所制作的六块浮雕。当年太宗命大画家阎立本绘画图形,由雕刻师凿于石上,据说还有大书法家欧阳询题写了太宗为之歌功颂德的词句,可见其价值之高。这六匹神奇的战马都有自己的名字: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令人痛惜的是其中飒露紫和拳毛騧两块浮雕,在 1914 年被军阀盗卖境外,现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这六匹西域名驹的浮雕作品,显示出唐代动物雕塑的成熟,使浮雕艺术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境地。唐代先后出现了许多动物画高手,如曹霸、韩幹都是画马高手,而“昭陵六骏”的创作年代还要早于他们。
  
  乾陵为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和葬地。陵墓石雕众多,有狮、人物、仗马、朱雀、华表等等,上百个之多,都是坚硬的石雕,反映出当时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雕塑家的无尽才能。在石像群中,文武伺卫的雕刻也十分突出,体态稳健、端正庄重,但面部表情各不相同在乾陵的门上,有多达六十与个番使雕像群,令人心痛的是,那写形象生动写实、表情面貌各异的脑袋全部被外国盗墓者砍去,实实令人痛心疾首!
  
  此外,武则天母后顺陵、唐睿宗桥陵以及恭陵、定陵等皇室陵墓都有数量庞大、品种繁多的石雕艺术作品。从总体上看,唐初的风格比较简略,昭陵六骏偏于写实,大体走向精熟。
  
  唐代的雕塑艺术从随葬的明器上也能看出一斑,当时的政府机构中专门设置了陵墓石刻以及明器制作的管理部门,名曰“甄官署”。这一时期的明器雕塑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题材极为广泛,以人物、动物为最多。女人俑的造型特点与当时的大众审美趣味相吻合,正如当时仕女画上所表现的形象,以肥胖、丰满为美,仪态端庄、衣饰华丽。女子骑马出游也是唐代的时尚,这在当时的绘画、雕塑以及工艺装饰中频频出现。由于唐代的对外文化交流比较发达,许多外国客商来中国经营或生活,这在明器雕塑中多有表现,如“胡人舞蹈”、“西域奴仆”、“骑马商人”等形象随处可见,甚至还有非洲黑人的形象。镇木力士像是唐墓中所常用的,多为三彩陶器制成,其形象威猛,类似佛寺里的金刚力士,具有鲜明的形象特点,省唐时期,天下一片歌舞升平,俳优歌舞广泛流行于皇室和民间,所以在唐代墓穴中也大量出现手舞足蹈的俳优俑,动作夸张、表情丰富,在人物塑造方面达到了相当高超的艺术水平。这些明器雕塑对我国古代的戏剧、音乐等艺术领域的研究,也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对当时的服装、服饰之研究,更是提供了直接的证据。唐代以河南洛阳为东京,周边地区盛产陶瓷。明器雕塑以陶质三彩为主。三彩是陶器的一个特殊品种,烧成温度较低,土质可塑性尚好,釉料中的主要成分是铅,以铁、铜、锰等氧化金属为着色剂。这种色彩变化比较丰富的低温釉非常适合制作艺术品,易于流动的釉面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变化效果。自唐以后,陶瓷明器基本上占据了主要的使用材料,很少再见到石雕、木雕或铸铜了。
  
  唐代的随葬品中,动物雕塑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种类。其中,马和骆驼是最为常见的,这是当主要的交通、运输、征战以及出游等的工具。由于当时的农、牧、畜业也比较发达,牧猪人上缠饲养过的动物也都被制成微型雕塑,如鸡、狗、猪、牛、羊等等,如同墓主人生前的环境。
  
  装饰性的建筑构件雕塑,也是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艺术分支。尽管唐代的皇宫也是倾力而造,如著名的大明宫等,但这一时期的砖、瓦等建筑构件上的纹饰浮雕,却比秦、汉时期要逊色得多。这种现象的出现,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建筑上开始大量使用彩绘装饰而造成的。唐代的华丽宫殿,早已荡然无存了,而其他类型的建筑,如桥、塔等,也是极为旱见,上面的装饰性浮雕看来没什么可取之处,多是一些夔龙、缠枝花一类的图案纹饰。
  
  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能得以传名,实在是一件万兴的事,同样,这是由于他的绘画才能也比较高超。他曾与吴道子为画友,后自认为画不过吴道子,改攻雕塑,至炉火纯青只地步。
  
  相传,千手千眼佛像是由他首创的,一直流传至宋代的《塑诀》是我国独一无二的雕塑理论著作,也是出之于杨惠之,可惜的是我们现在已无法见到他的作品原件。在他之前,见之于《历代名画记》的雕塑家还有一位韩伯通,他是唐初时的“相匠”,为宫廷塑像工作服务。有的雕塑史论家把隋朝的李春也列为雕塑家,似有牵强之处。李春是著名的“赵州桥”的设计家和修造的主持者,桥上的建筑装饰未必出于李春之手,所以把他列桥梁设计家更妥些。
  
  唐代走向衰亡以后,从十世纪至十三世纪,中国经历了宋、辽、金的历史阶段。雕塑艺术出现了不同于前代的风格现象,也产生了一些较有影响的作品,进一步生活化、世俗化,创作手法上趋于写实,材料使用也更加广泛,制作工艺也有所提高。但从总体上看,不如汉唐时期,在整个中国雕塑艺术史上不占重要地位。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上一篇:中国原始社会人像雕塑

下一篇:中国雕塑上篇




  相关推荐